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7月3日,日俄又签定第四次协约,其🄴秘密部分规定:一旦中国被与日俄两国敌视的第三国所控制,双方应协商采取措施;如果两国中之一方与上述第三国宣战,另一方应给予援助并商定🝝以兵力援助之条件及实施办法。这表明:日俄军事同盟已经把整个中国作为他们的势力范围。
五、英日同盟的尾声
在上述远东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中,日法两国于1907年6月10日签订协约。法国承认福建为日本势力范围并取得英国的同意。日本则保证不支持越南民族革命运动。英日矛盾虽在发展,但英国当时还需要利用日俄同盟以♸🍌对付德国。1911年7月13日,英日签订第三次军事同盟条约,同时限制了它的范围,即不适用于对付美国。这是近代史上最后一次英日同盟。这个“同盟”从日本对付其主要敌手美国来说,它已无意义。但日本后来却用它作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据,这是英国万万没有想到的。
英美两国长期支持日本侵略扩张,目的是要日本为他们火中取栗,结果却替自己培植了一个强大的对立者。日本对亚洲各国肆意侵略,结果则锻炼了亚洲各国革命人民并🞶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历史不以反动派的意志为转移而发展,这正是历史的客观辩证法。
第三节日本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日本的参战
谷干城的争霸战略
“欧洲早晚必有干戈破裂,马蹄蹂躏中原之时期。我国固不应干预欧洲之变乱🔟🁸,但欧🃗洲变乱之波及必甚广,由此必动摇东洋诸国,以致东洋变发生兵乱。当此之时,我国若拥有坚固之兵舰二十只,精锐之陆军十万名,即可争衡于东洋,见重于欧洲.”。这是日本军事家和🆤👥政治家谷干城1887年写的一段话。1914年,这种时机到来了。新兴的日本脱颖而出,实践了谷干城的战略。
在为了“英日同盟”的幌子下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在对德宣战8月4日前一日,曾经要求日本:如果香港及威海卫遭爱德国攻击,盼日本给予援助。8月🍔7日,又正式要求日本出动海军搜索并击毁正在攻英国商船的德国巡洋舰。英国的目的只不过是希望日本在有限范围内助英国一臂之力,却未料到这正中日本下怀。8月7日晚至8日晨,日本连夜召开元老、内阁大臣联席会议,通宵达旦。外交大臣加藤高明在说明日本应该参战之理由时颇费心机。他承认当时形势未发展到可以援引英日同盟的义务而必须参战的地步。但他认为,为了扫除德国势力,提高日本的地位,却必须参战。元老之一井上馨因故缺席在信中说得更国赤祼。他说:“这次欧洲大祸乱对于日本发展国运,乃大正时代之天佑良机”,必须抓住时机,“确立日本对东洋之昨权”。会议决定,日本政府宣布参战之根据为“英日同盟”,其行动亦不能仅限于击毁德国武装商船。8月9日,日本外务省向英国提出备忘录,其中说:日本将“采取一切可采取之手段与方法,以消灭可使日本及英国在东亚之利益遭受损害之德国势力。”英国收到这份备忘录大吃一惊。因为,日本显然是要乘机扩张,危及英国在华利益。于是,英国驻日公使奉命通知日本说:日本对德宣战将造成战线扩及中国大陆之印象,并将立刻引起中国的不安,希望日本不要对德宣战。8月10日,又正式照会日本:取消前此请日本击毁德国武装商船之要求。但是,日本决心已定,根本不理。8月15日,日本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舰队退出中国海面,否则立即解除武斗。限德国在9月15日以前将胶州湾租借地交给日本,“以备交还中国”,限8月23日正午前答复。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
日本政府趁火打劫,又一次在中国领土上挑起战争,其目的是要侵略中国并重新瓜分南洋殖民地🔸🅗🆬。中国政府鉴于形势险恶,于8月6日宣布“中立”,要求日本“保全东方”。这当然不能约束日本。9月2日,日军在山东龙♸🍌口登陆。中国被迫于9月👪3日声明:划龙口、莱州一线至胶州湾地区为“战区”。
当时,德国在远东之兵力计青岛要塞守军在、五千人,军舰十七艘共四万五千吨,远离本国,当然不是日本对手。但日本却没有采取日俄战争中强攻旅顺的战术,而是先🞶以舰队封锁胶州湾,同时派一个混成旅在青岛外围构筑阵地,再逐步围攻。9月5日,日本空军首次出动助战。继又曾派一个师团。9月17日,日军占领济南车站,沿胶济路🐸🄤进攻。25日占潍县车站,10月7日占领济南车站,控制了胶济全线。10月29日,日军部攻青岛,11月7日,德军投降。其行动远远超越了中国政府所划定的“战区”。所到之处“占用民房,强买物品,勒派车辆,并有伤毙人命情事,又妇女,致居民闻风逃散”。日本海军借口寻找德国舰队主力而南下太平洋,于10月中旬占领德属马绍尔、马利亚纳、加罗林诸岛。
二、“二十一条”
短短🞿🙶🎼两个月内,日军轻而易举地占领山东半岛及德属南洋诸岛。其“战果”非甲午、日俄两战初期可比。日本统治者欣喜若狂,从元老、首相、军部首脑以至黑龙会等右翼团体纷纷要求乘机扩大在中国的权益直至由日本统治中国。1914年9、10月间,黑龙会提出一个长达六、七千字的秘密“备忘录”,要求强迫中国订立军事“防御同盟”,由日本控制中国军、警、财、文各大权;同时在中国各地策动骚乱,就中华民国为君主立宪等等。这个“备忘录”实为日本后来提出“二十一条”和“中日防敌军事协定”的蓝本。青岛沦陷后不久,1914年11月11日,日本内阁制定了以灭亡中国为目💟📊🙉标的“二十一条”。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向袁世凯正式提出,其内容及谈判经过,王芸生先生所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队第六卷中已搜集详备,一般中国近现史著作多有引述,兹从略。
自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侵夺中国福建、汉冶萍、南满、东蒙等地区的权益,觊觎山东,窥伺全国,蓄心积虑,已非一日。“二十一条”既是当时日本统治阶级各个集团对华侵略要求的综合,也是日本长期策谋独霸中国主权之集大成。这些要求如果得逞,中国势必沦为第二个朝鲜。袁世凯本人也知道这些要求的严重性,对第五号有条款曾以朱笔批写:“握我政权”“握我警权”“握我械权”等等。双方谈判之时,鬼鬼祟祟,极端秘密。然而,条约内容仍然不久即被各方揭露。中国人民立刻掀起了反对“二十一条”的强大抗议运动,全国各地以至海外华侨,到处掀起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