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朱慈烺真正烦恼的并不是骑兵少,而是能战的步兵严重不足。
京畿地区最大的兵营当然就是京营,经过朱慈烺的整训,现在京营四营一共有实兵四万余人,在精武营和左柳营出京后,善柳营和右柳营加起来的兵马一共只有两万人,京师城墙却方圆长几十里,平均起来,一个垛口还不到一人,守城已经是勉强,不能再抽调了。
虽然建虏不会攻击京师,照朱慈烺的谋划,也不会让建虏人攻到京师城下,但任何事情都不敢百分百,在朱慈烺穿越,历史已经改变的情况下,谁知道建虏会不会抽风,又或者在知道京师虚实后,改变注意,强攻京师呢?
朱慈烺不敢冒险。
而且崇祯帝和朝臣们也不会同意他继续从京师调兵。为万全,善柳营和右柳营是一兵一卒也不能动了。
精武营九个千总队,蓟州南原一个,翠屏山梁两个,玉田两个,三河一个,现在留在朱慈烺身边,还能调动的,只有徐文朴、杨轩和张名振三个千总队,一共四千五百人了。
这四千五百人将是迎战建虏的步兵主力。
加上三个左柳营千总队,唐通的两千步兵和其他各个地方撤退的弱兵,步兵总数在三万人左右,宣府和大同倒是还有一定的兵力,但张家口边贸被关闭之后,两地的蒙古人蠢蠢欲动,有犯边的迹象,非到紧急的关头,两地的官兵不能抽调。
所以,朱慈烺只能就现有的兵力进行调配。
如果从墙子岭一代入寇的建虏大军是偏师的话,其兵力不会超过三万人,看起来两方兵马相当,但朱慈烺却知道双方单个士兵的士气和战力差距,如果硬对硬,在兵力不占优的情况下,明军必败无疑。
要想取得胜利,除了最大程度的发挥京营火器的威力,巧妙的布置和高超的谋略才是弥补兵力不足,以弱胜强的关键。
“利用京西北的地形,和建虏两支人马,相互消息不通,我军却掌握全局的优势,在京西北打一场漂亮的胜仗,歼灭建虏偏师!”
这是朱慈烺对此战提出的要求。为此,参谋司夜以继日的推演探讨,结合密云、平谷一定的地形地势,最后制定出了甲乙两套作战计划,还有一套应急方案。朱慈烺虽然是一个穿越者,有“先知”的优势,在军事作战,计划拟定的方面,比之这些专业幕僚还是有相当差距的,所以他只提出战略,具体的战术和细节都交给参谋司去推敲。
参谋司最初制定的方案,被朱慈烺否决了,因为太谨慎,太小心了,一场战役中,一方提前知晓另外一方的进军时间和方位,并做出充足的准备,就等于是手握胜机了,纵使建虏战力逆天,只要将士用命,上下一心,胜利必然也是水到渠成。
经过修改的方案再一次送到朱慈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