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章回师(三)
事情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部队还没有出发,记者会也还没有召开,洪超远就报告,监视潼关中央军的独四团一营报告,中央军撤出了潼关,一营已进入潼关城。
刘一民心里知道,这一定是薛岳到西宁了,蒋介石完成了战略调整,又惧怕蒋鼎文部吃亏,慌忙撤退了。
刘一民命令独二师、红二十五军尽快抢占潼关一线阵地,密切监视中央军动静。命令11师、12师、13师、独一师暂留西安休整。然后就跑去向主席、周副主席和朱老总报告。
到了中央驻地,才知道主席他们已经知道了,因为一大早张群就来约见周恩来了,要求上午就开始正常谈判,并通报了中央军即将撤离潼关的消息。
刘一民气的不行,本来想从中央军身上捞回来一点,一报蒋介石捡便宜、派薛岳抢占青海之仇,现在一切都成了空的。这中央军一撤兵,总不能再追着打吧!再说了,自己一直努力的不就是让国共双方真正坐下来谈判么?但是,道理归道理,刘一民心里对蒋介石象刘裕北伐一样草草收场,还是耿耿于怀,嘴里不由自主地蹦出来元嘉草草、仓惶北顾两个词。
马上内战就可以结束,红军要迎来一个建军以来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都是精神焕发,喜气盈盈。看着眼前这个为红军创造了奇迹、立下了不世奇功的年轻将领,三个人一脸慈爱。
毛泽东吸口烟,笑着说:“怎么,还想不开啊?能把蒋介石逼成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下来啊,我们要一边谈判,一边搞建设,总不能让根据地的乡亲们吃不上饭吧!我看,你要静下心来,好好训练部队,帮助洛甫他们多出主意,把你的那个陕西根据地建设计划一项一项落实,壮大我们的实力。仗多的是,你不是说日本军队战斗力很强么?利用这段时间,把我们的部队的战斗力搞上去,将来上了抗日战场,好多杀鬼子。”
见几个领导人高兴,刘一民就把自己写根据地建设建议的思路和理念说了一遍,末了,刘一民说道:“这根据地建设,总的来说,也就是军队建设、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三件大事,军队建设上一是指挥能力上台阶、战术素质上水平,解决这个问题要靠大练兵和办军事学校来解决,我们有红军大学、红军学校,恢复起来就是了;二是军工建设,必须建立我们自己的高水平军工厂,不说造枪造炮了,最起码要保证子弹、炮弹、炸药包、手榴弹、地雷的供应。现在虽然能复装子弹、炮弹,但产量有限,不能满足我军日益壮大的需要。因此,我们急需到苏联和美国去寻求帮助,从他们那里买设备、买原材料。至于政权建设,各位领导都有心得,我不啰嗦。这经济建设,现在一是抓粮食生产,农民有土地了,会精心耕作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抓兴修水利,抓沤肥,抓种子培育。二是抓工业,西安工业基础太差,不要说比不上上海、广州这些地方,连成都都没法比。我想,一些轻工业先上,比如生活必须品生产。等从美国和苏联弄来设备了,再发展一些重工业,不过抗战开始后,会影响重工业建设的。我们得抓紧,建一点是一点,最起码能生产钢铁,保证军工需要。三是必须认真贯彻我们的保护工商业条例,促进商业流通。这就牵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路通、邮通、汇通。现在陇海铁路仅修到西安,西安到广元的公路还不通。我问过邵力子,他说,按照国民政府规划,陇海铁路西安到兰州段、川陕公路、陕甘公路都是要在近期动工的,勘察、设计都已经搞好了,由于战争被迫停止。我们不能停,在和国民党谈判时。宁可在其他方面做点让步,也得保证根据地的路通、邮通、汇通,这是我们发展根据地经济的基础。”
朱老总插话说:“要是路都通了,蒋介石、日本人攻起来就快多了,军事守备上的压力太大啊!”
刘一民点点头:“老总说的对,确实是给军事守备增加了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机会。这次的事情就是个教训,假如铁路修通了,蒋介石通过攻潼关打时间差的计划就落空了,我军可以高度机动,也不会象现在这样,想去和薛岳抢西宁、兰州都走不到。所以,万事万物都有利弊,只不过看利大还是弊大而已。再说,如果路不通,商路就很难通畅,根据地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急需的商品运不进来,市场就搞不活,也就谈不上繁荣工商业了。”
周恩来笑着说:“我们现在什么都缺,整天为如何能让老百姓吃饱肚子发愁,这繁荣工商业需要慢慢来。不过这修路确实必要。现在根据地这么大,单靠两条腿跑是不行了,就是骑马也太慢。”
毛泽东也点头称是。
刘一民看这些领袖这个时候确实是虚怀若谷,就说:“若但说发展经济,我们有的地方得向阎锡山学习,这家伙虽然摇晃不定,但在山西建设上确实搞的不错。”
毛泽东问:“你昨天说要给阎锡山写封信,要点东西。写了没有?都想要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