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我们必须争才能得到这个奖赏是吗?”阿敏不跟济尔哈朗争辩,反而笑眯眯的说出如此诛心之言,意图挑拨代善那敏感的神经。
“如果二贝勒要用借兵这一招来完成大汗的任务,我也想弄个旗主当当。”济尔哈朗针锋相对,根本不在乎两人怎么想。济尔哈朗的表现让两个老狐狸有点摸不着边,难道黄台吉真的只是为了报复这支明军?后金军看上去风光无限,实际上也有很多问题。明军两万人入驻顺义,后金军就不能像之前那样纵横无忌,必须留下相当数量护住后路。
因为京畿一带明军超过二十万之众,一旦后金军被牵制住,随时有可能被明军包围歼灭。这也是黄台吉不能出动全军攻打顺义的理由。代善和阿敏想不到黄台吉为了算计他们会这么舍得,以正蓝旗为饵诱使他们上当。
两人听济尔哈朗也想分一杯羹,当然不能答应。济尔哈朗乃八大和硕贝勒之一,手上有十个牛录,虽然比不上阿敏的三十三牛录,但他身后有黄台吉支持,如果真的要争这个正蓝旗旗主,济尔哈朗有很大优势。代善见济尔哈朗发作连忙站出来打圆场,接下了攻打顺义歼灭明军的任务。
“哈哈哈,代善这个老狐狸也有失算的一天,这次我看你往哪儿跑!”听到济尔哈朗的回报,黄台吉精神大好。隔天召开军议宣布了正红旗和镶蓝旗联手攻打顺义的命令,并且举行盟誓,谁拿到明军主将的人头就把正蓝旗封赏给他。
阿济格也是和硕贝勒,对成为一旗之主兴趣浓厚,提出要参与这次竞争。黄台吉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让代善和阿敏跟阿济格争,最终阿济格因自身兵力不足被挤出竞争行列。经过这次军议,代善和阿敏都放下心来,认为黄台吉是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才做出这么不理智的决定。
后金在内斗,咱们大明朝廷当然不能让蛮夷专美于前,方正化回到京城的时候,朝廷正在为周世雄的建议进行大辩论。前几天崇祯帝派孙承宗、曹化淳代表他出城迎接神枢营,给予战死士卒最高规格的礼遇。这件事让内阁众辅臣坐不住了,但是已经发生的事他们无法挽回,所以他们把目标对准周世雄提议的烈士烈属等建议上。准备齐心协力阻击这个建议,坚决不能让武人抬头。
文贵武贱并不是大明朝的国策,起码一开始不是。朱元璋和朱棣这两任皇帝大力扶持武臣,因为他们需要武臣领兵打仗对抗元蒙。经过土木堡之变后,武臣勋贵大部分死于此役。武臣势力土崩瓦解,他们丢失的权力由文臣太监锦衣卫瓜分,这也是明朝中后期大部分时间里,朝廷的主要权力组成机构。
现如今太监因为魏忠贤的关系势力大跌,锦衣卫又被魏忠贤打压的几乎进入地下活动,正是文臣一统江山的好时候,怎么能允许武人重新抬头。众辅臣纷纷上疏提醒崇祯帝,从三国争霸到桓温篡位,再到隋末大乱和唐朝藩镇,列举了一系列武人掌权的历史事迹,强调武人掌权的危害,希望崇祯帝不要被奸臣迷惑放松了警惕武人乱政这根弦。
大奸臣周世雄不停的用建奴人头来迷惑崇祯帝,其行可恨其心可诛,让众多明朝大文豪没办法下笔攻击他,只能旁敲侧击甚不爽利。
崇祯帝也很不痛快,他毕竟还不到二十岁,登基也才两年,还是一个很容易冲动的热血青年。要不然也不会被袁崇焕五年平辽这种话忽悠,大张旗鼓的支持他。现在他最信任的就是周世雄,因为周世雄能给他带来战胜建奴的希望。说崇祯帝完全不担心周世雄拥兵自重是不可能的,只是崇祯帝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还能选谁?
朝廷里的声音并不是只有内阁辅臣,要是只有一种声音也闹不起来。以英国公张维贤为首的勋贵们站在周世雄这一边,他们的奏折一样写历史,他们专门找历史上的名将尤其是忠义著称的名将来说事,顺带提一下世人公认的各朝奸臣,向崇祯帝阐述了武人里有忠臣文人里有奸臣的普世价值。
见到方正化回来,崇祯帝总算找到一个了解周世雄的自己人,在御书房里,崇祯帝王承恩和方正化展开了一次密谈。
“小花子,你跟周爱卿接触时间最长,依你之见,周爱卿的心性如何?”其实崇祯帝想问方正化,周世雄是不是一个反骨仔,会不会有了兵权就会造反的主。
“回万岁,周大人性格直爽不喜转弯抹角,为官不贪财不欺压下属不鱼肉百姓,还有就是比较懒,十天里倒有五天不肯出门,坐在家里搞什么实验。”方正化心知肚明崇祯帝想听的不是这些,但他不敢乱说。来见皇帝之前王承恩这个干爹提醒过他,赞美周世雄不需要你,涂污周世雄也不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