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牙行位于南城的西南角,沈府却在北城的东北角,黄莺等人才在牙行安定了没有一刻钟,就又踏上了征程。
原本没有一丝风,天儿热极了,连街边的柳树垂下的枝条都懒懒的,不见分毫摆动。他们走了不远,到了江边,大概是有水的缘故,似是凉快了些。
江面开阔,水流很平静,两岸的地方各用石头砌了五六尺见宽的小径,旁边用简单的栏杆围了,防止行人落水。
江上来来往往行船不少,有雕栏玉砌的花船,一看就是富贵人家游水用的;也有低矮坚实的货船,匆匆的拉了货物赶路了;更多的是沿着南江岸的小渔船,大多是南岸渔民家里自己的,也有买不起一条渔船,几户合买一条的。此时正是歇市的时候,一个个都紧挨着栓帮在江边。
江上横架着三座长桥。抬眼看去,中间的一座比两边的略高些,瞧着也更气派些。上面来往的人谈不上丰神俊逸,但也都是穿金戴银的,哪怕是垂首而立的小厮,也略平头正脸些。两边的看上去像是一样宽,桥洞的样式,石栏的数量也都是一样的,乍一看看不出区别。
桥上没有一阶楼梯,都是用青砖细密的铺了,缓缓的上坡,又缓缓的下来,要是坐在马车里,估计都感觉不出来走了个坡地。
黄莺心想:这安宁城真是托了那个县主的福,城市基建做的这样好。
才过了桥,景色就突然不一样了。家家户户都有二层高的观景楼,黄莺细看,发现路果然更宽些,街上叫卖声小了许多,沿街的商铺门额也精致了许多,让人有些眼花缭乱的意味。
不一会儿,过了府衙,复行了一个街口,就到了沈府。
到沈府后,原本跟在曹管事身后的前去传话的沈府小厮忙赶上前去,迎着曹管事一行人往旁边走,进了个小弄堂。门口有个守门的小厮开了侧门,引曹管事等人进去。黄莺等人目不斜视,紧紧的跟在曹管事身后,穿了两个小院,在一处开阔的院内站定了。
黄莺等人各自找了地方,列好队等着,见几个小厮丫鬟来往了数次,听见月门后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曹管事,刚从庄子上回来就烦你过来,真是麻烦你了。”一个穿蓝黑缎面绣暗花纹的中年男子走来,抬了抬手,略做了个揖。
曹管事忙点头哈腰的起身,说:“不敢不敢,沈府既有事,我是一刻也不敢耽搁,收了您的信儿就选了好的送来了。各行当的都有,共三十五人,这是他们的册子,您请。”
李管事说:“既如此,就有劳你了,我也不多虚礼,今儿事出突然,我就先看看哪些留下,不行的还烦你带回去。”
曹管事笑到:“这是自然。”说罢递上黄莺等人的身份册子,就立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