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有那么一份温暖,让他在黑暗的世界里看了一丝光亮,激励着他不断的往前走。
那两年,陆思瑾的每一句留言,每一封邮件,都是支撑着他活下去的信念。
为了从“沼泽”里活下来,慕子杰用了比别人多出三倍的努力,把四年的学业用三年的时间提前修完,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推荐去剑桥读研。
剑桥建筑学院,一直是慕子杰的目标。
到英国读研,慕子杰依然很刻苦努力没有松懈。
因为他对学业认真与严谨,很受导师喜欢。第一学期导师便破格带着他一起做项目,每月便多了一些补助,给他减轻了不少经济压力,加上他的奖学金,还有周末在外赚的外快,与大学时相比,那时他过宽裕多了。
但遗憾的是他的左耳失去了最佳治疗期,已经不大可能再恢复,好在他的腿康复的很好,走路基本跟正常人无样,只是遇到阴雨天时还是会疼。
其实慕子杰在去英国前,有想过联系陆思瑾,但后面他又忍住了,或者说他没有勇气,毕竟他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慕子杰,他身体上的缺陷,让他觉得跟陆思瑾的距离越来越远。
有一段时间他甚至都不敢登QQ,可若让他不再去看陆思瑾的留言,他又做不到,但也不敢频繁去看,怕自己一时没忍住就给她回了,每每身心具疲需要慰藉的时候,他才会登上去看看,看她没头没尾絮絮叨叨说一些学校里的事,明明都是一些没有营养的话,可对他来说,一字一句都是那样的生动,每次看完她的邮件跟那些留言,他就能满血复活。
慕子杰那时想,再等等,等他硕士毕业有所成就,他一定回去看她。
研二那年,他参加了“建筑模型设计大赛”这个赛事在国际上都挺有名的,参赛者都是一些年轻的优秀建筑师,来自世界各地,能入围前三名的设计师,那就等于在这个领域成功的跨出一步。
那段时间,慕子杰天天泡在图书馆跟导师的工作室里,这个赛事对他来说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他必须全力赴。
那几个月他废寝忘食,作品成型那天,他们导师看到都颇为惊叹,觉得他把中国古建筑融入西方建筑的构思特别的棒,模型做的精巧又细腻,视觉立体感观强悍,3D构画更是壮观,简直称的上完美的作品,导师当就很是引以为傲。
努力终归是有回报的。
慕子杰的作品在众多参赛中脱颖而出,拿了一等奖,成为列届得奖者最年轻的一位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