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越时,受中州影响,入仕之途或任子或赀选。
所谓任子,即官秩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只要任职满三年,便可推荐子孙一人为官。朝廷也不问其德行、才g如何,直接选为“郎官”。若是功劳特别卓着的文官武将或是皇亲国戚,还可荐举两人或数人以上。
郎官多是君王近臣,极易得到国君的宠信,因此非常容易获得高位,但其实算不得正式官职。
若想获得正式官职,每年还要接受郎署的考核,考核优异者直接升任封疆大吏的也有。
不过这些显然是贵族子弟才有的殊荣。
至於赀选,就是凭财产多少来做官。
赀选者必须拥有雄厚的资产,每年还要拿出一定的钱财来供郎署使用——满足这些条件就能有做官的资格。
若说“任子”是贵族子弟入仕的最快途径,“赀选”便是地方富豪子弟入仕的捷径。
只是相较於任子而言,赀选看似面向全国,却有着严格的财产、身份等苛刻的要求。
然再苛刻,一般人也难以m0到其门槛。这也就导致了无论朝中还是地方,居高位者要麽家中有权,要麽家中有钱,平民百姓无任何机会。
虽还未到中州那边“上品无寒门”的地步,实则也未好太多。
大越王朝最後的风雨飘摇何尝没有这个因由在?
史弼即位以後没有延续这两种取士之法,改为徵辟和察举取士。
即由朝廷直接聘请当地有名望之人做官,亦或由地方高官考察、荐举一些有德行才g的人,通常是官府属吏,朝廷再从中选拔出真正有用的大才授予官职。
选拔出来的这些人会先前往郎署做郎官,满一年後由郎署进行考核。合格者就会被赐予官职,或在朝廷任尚书、侍御史,或在地方任县令、长、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