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议,是大晋朝廷一直就有的规矩,朝廷十日一次的大朝会,主要是将一些大事奏报皇帝,但是真正碰到连皇帝也难以决定的事情,天子就会在宣政殿召集大臣,开始廷议。
所谓廷议,就是朝中重臣才能参与的会议,除非皇帝特批某人与会,否则就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参与。
如今天子尚未亲政,廷议就是尚书台来主持,在尚书左仆射沈宽与御史大夫严守拙状告李信未果之后的第三天,尚书台果然在宣政殿召集重臣廷议。
这一次廷议,要讨论的问题也非常简单,就是现在朝廷要不要对西南动兵。
一大早宣政殿中的朝堂大佬们就差不多到齐了,朝中九卿,以及六部的侍郎,再加上大都督府以及各个衙门,三品以上的官员差不多有二十人左右,统统奉诏前往宣政殿议事。
以往廷议,多是由皇帝召开,目的是一起商议决定一些不太好处理的事情,但是这一次却是由尚书台发起的廷议,也是元昭朝改元以来,第一次廷议。
早知道,哪怕是个八九品的小官,对于小民百姓来说,都已经是头上的天,这些位列三品的朝堂大佬,每一个人跺跺脚,都能够震死一拨黎庶。
而且三品官以上还有一个说法,这些三品以上的官员里,除了礼部尚书之外,其他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加上一个“参知政事”的头衔,正儿八经拜相,进入中枢,成为宰辅。
所以国家大事,才会有这些最顶层的官员一起商量着解决。
新任的兵部尚书叶璘,也在此列,这位叶尚书赶到宣政殿之后,左右看了看,发现包括大理寺卿在内的九卿已经悉数到齐,尚书台的五个宰辅也已经全部到了,御史台的严司空垂手站在最前面,闭目不语。
最出奇的是,宣政殿里站了一个黑脸的大个子,竟是禁军左营的将军侯敬德!
叶璘微微皱眉,手捧朝笏,迈步走到了侯敬德旁边,开口低声问道:“侯兄怎么来了?”
侯敬德虽然也是三品以上,但是他是正儿八经的武官,还是掌兵的武官,按理说不应该参与进廷议才是。
叶璘与侯敬德是老相识了,承德十七年的时候,承德十七年的时候,侯敬德在羽林卫任左郎将,而那时候的叶璘已经是羽林卫中郎将,是侯敬德的老上司。